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诚信实干、不懈进取

听听盟员企业家刘清平获省劳模称号背后23年奋斗史

发布日期:2025-06-13 16:23 来源: 民盟绵阳市委 作者:民盟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体:[  ]

2024年5月下旬,刚获得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的老刘,回乡也是农家好手。“帮父母收油菜籽,20分钟一块田。”一旁干活的老表说。

辛勤积累为路基,谋划未来为刻石

1994年,刚刚毕业的刘清平,因家贫凑不够600元进厂保证金而回家务农。按农村习俗拜村里老木匠为师,干着又少又杂、收入微薄的木工活。不甘心混日子,思虑再三,小刘拜别父母和师傅,到成都“仗剑闯天下”,开始茫茫的进厂打工生涯。

6年间,辗转几家工厂,奔波在成都的高楼大厦间,在就业和待业的反复波动中,刘清平常常思忖前路:人生道路千千万万条,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创业艰难百事多,关关难过关关过

2001年,他带着“大成都”的家具制造和消费理念,和“改变命运”的决心返乡创业,成立了如意沙发厂。创业之初,刘清平的团队一共三人,除了他,还有女友和弟弟。资金短缺、销路不畅等问题接踵而至,最困难时连买菜钱都拿不出来。到城里面卖竹编撮箕的父亲见状,把自己卖簸箕所得的50元钱给了刘清平,并告诉他,“做生意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掉进沟里要往外爬,遇到困难要坚持到底别轻易放弃。”正是这种“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家风成为经营底气,让他在逆境中坚守。诚信为本的经营作风,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生意逐渐好转。

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挑战迎鸿途

2008年“5·12”地震中,厂房垮塌、设备损毁,刘清平没有退缩,而是东挪西借筹集150万元重建厂房,引进新设备,将产能提升5倍。

面对突如其来的产能压力,他大胆投入10万元广告费。随着广告投入的增加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如意沙发”销量猛增,货车排队进厂“抢沙发”的景象成为常态。一次在厂房与工人制作家具的偶然间,刘清平发现一名女工在用视频开直播。这激发他直播带货的灵感。他开了直播号,宣传自己的产品。

初心如磐久久为功,回馈社会抚恤弱小

23年的创业路漫长而又艰辛,刘清平从最初的不甘心,到坚持不放弃,再到敢于变革、敢想敢干,刘清平成功了,但始终没有忘记进入家具行业的初心。同时他也不忘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一方面,他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参与抗震救灾、疫情防控等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他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刘清平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的成长离不开乡亲们的帮助,我现在有能力了,我也应该多帮助别人。”

如今,“如意家私”有厂房3000余平方米,商城4000余平方米;现有员工39名,其中包含退伍军人2名、农民工25名,下岗失业人员12名。员工廖东说:“本人是2006年复员回来的退伍军人,然后回来想创业,创业失败之后,刘总得知情况,然后请我来他这里上班,刘总不仅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也给了我们生活的帮助,我感谢刘总。”

勋章总在功劳后。5月7日发布的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刘清平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江油市如意家私城负责人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23年诚信经营、艰苦创业的肯定,更是对他热心公益、助力就业的褒奖。刘清平说:“获得劳模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从木匠到企业家,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未来我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如亿家私品牌成为江油人的骄傲。”

“老刘”的奋斗史,还在继续……(民盟江油市基委会  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