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民主党派的影响研究

石秋

发布日期:2021-02-03 15:43 来源: 民盟绵阳市委 作者:民盟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体:[  ]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以 及这些变化对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影响, 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民主党派工作,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部落、部族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种群数量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本文主要从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对民主党派的影响)。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兴业态以及新的社会群体。按照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规定,主要由“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

二、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主党派发展的基本历程

新中国7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是一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明史,也是一个社会结构不断变革、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一)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末

各民主党派初步建立阶段。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潮流中,中国大地先后涌现了十一个民主党派。我国民主党派都是在“抗日反蔣”、“抗日联蒋”、“反美倒蒋”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如中国致公党于1925年10月成立后,提出了反对国民党独裁和反对对日妥协的方针,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9年11月成立的中国统一建国同志会,后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也主张“抗日、民主、团结”,联共联蒋抗日。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建立期间,先后成立的民建、民进、九三学社、民革、台盟等多个民主党派,都是与中共一起,高举反帝反蒋的旗帜,在斗争中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一阶段我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这一阶段由于民主党派阶级属性的局限,各党派的阶级基础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各自所代表阶层不同而已。因此在组织构成形式中,具有组织分散、力量弱小、成员混杂、布局失衡等弱点。

(二)第二阶段:1949年-1956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社会结构上的特征是形成了“四大阶级”格局,这一阶段是民主党派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通过改造旧社会,建立新政权,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得到了重构。旧社会下的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合理利用其积极建设的力量;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成为新社会的主人,成为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其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由此,在这个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这个时期具有一定知识文化的工人阶级开始出现民主党派成员中。

(三)第三阶段:1957年-1977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在社会结构上的特征是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格局。这种社会结构模式的提出,受到当时苏联斯大林时期提法的影响,过于简单,并不能完全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带有较强的政治和理想色彩。“两个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前者是各个单位中的职工,后者是各个公社中的社员;“一个阶层”是知识分子阶层。1956年,周恩来发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首次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充分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作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向劳动人民转化,民主党派成为了这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成为各民主党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中后期由于开展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四)第四阶段:1978年-2011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在社会结构上的特征是“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深入发展,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和冲突博弈,传统的单位制和人民公社制迅速瓦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也开始逐步松动,整个社会的流动日益频繁和活跃,中国社会结构逐步过渡到以十大社会阶层为核心的现代化的阶层结构。这一阶段是我国社会结构分化与重组、变迁与再造的重要阶段。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和特质已经蕴生,为构建一个现代化社会奠定了重要结构基础。这一阶段,是各民主党派恢复稳定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这十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7.9%,达到33.7万人。民主党派按照各民主党派的界别,拥有组织资源的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阶层和拥有文化资源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成为各民主党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这个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阶段,在社会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城乡结构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分,统一称为城乡居民,这是身份体制上的重要突破。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大量人员开始用新的身份从事新的职业。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超过世界总体水平(52.5%);2015年一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在历史上首次超过50%,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阶层分布结构也开始根本改变,中产阶层逐渐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经济发展的有一支生力军,这一阶段,各民主党派也开始有意识的吸收一大批年轻有活力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组织中。

三、社会阶层变化对民主党派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发现,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以某市民主党派情况为例,该市现有的7个民主党派(因该市没有台盟组织,本文只调研查阅了其他七个民主党派的相关资料)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单位

人数

项目

教育

科学技术

医药

卫生

文化艺术

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团体

政府机关

其他

合计

1628

378

707

166

1225

20

522

182

民革

80

 

44

7

188

4

9

16

民盟

642

78

85

55

160

2

156

4

民建

34

13

31

8

458

6

106

28

民进

663

47

32

72

232

7

84

13

农工党

37

35

436

16

78

 

72

78

致公党

49

3

11

2

62

1

54

35

九三学社

123

202

68

6

47

 

41

8

(该市各民主党派组织成员构成情况表)

(一)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成员仍具有一定界别特色,但组织发展成员存在趋同现象。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民盟成员中从事高等教育的有228人,占比为19%,基础教育414人,占比35%,从事教育的成员人数占总人数的54%;民进从事高等教育的有151人,占比为13.1%,基础教育512人,占比44.5%,从事教育的成员人数占总人数的57.6%;农工党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成员为436人,占总成员的58%。民建成员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458人,占总比的52%,其中从事非公经济的成员有280人。我们可以看出民盟、民进成员仍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各民主党派从成员构成结构来看依然具有一定的界别特色,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主党派成员趋同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逐步失去党派界别特色的趋势。大多数党派具有界别特色的成员比例都只接近一半,不足60%。

(二)民主党派成员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比重不断上升。体制改革始于农村,其对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这一农村工业化进程导致农村原同质均等的社会结构发生剧烈的分化,新的角色群体和组织大量涌现,如乡镇企业家、近 1亿的乡镇企业工人和新的合作企业、私营企业等等。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并开始超过50.0%,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超过世界总体水平(52.5%),2019年以执笔人所在的绵阳市为例,该市城镇化率达到54%;这一部分新群体的注入使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全面,成员结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重大变化将会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各民主党派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在绵阳市各民主党派成员中所占比例均超过10%,共计1225人,占全市民主党派成员的25.38%,超过四分之一。

(三)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成为民主党派争相跨界别发展的对象。由于经济建设成了各项工作的中心,服务经济发展也成为了各大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最热门议题。因此,有不少人对民主党派的特点和功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公经济人士就成为了各大民主党派争相抢夺发展的对象。

(四)民主党派成员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流动性更强。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新行业、新职业,他们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精英结构,改变着社会位置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改变着体制内外经济、社会位置的比例关系。 以往发展成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体制内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整体年龄结构偏高,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年轻化、知识化、经济化、流动性强等特点。他们工作地点相对不固定,流动性强,往往随着工作的变化,工作地也发生变化,他们组织关系也常常随之转移。

四、意见建议

根据社会结构变化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分别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现阶段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

(一)保持界别分明,适当发展原则。

民主党派应继续保持自身界别和特色优势,严格按照会议纪要约定,处理好30%和70%的关系,把好入口关,特别是在组织发展中严格把握好30%的准入关。在确保70%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结构的调整,坚持政治标准,积极稳妥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优秀分子中发展民主党派人士工作,适当的把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参政议政意识强、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吸纳培养,条件成熟后再发展到民主党派中。

(二)加强教育培养,深化理想信念。

个别党派成员因来自各个阶层,特别是新出现的部分成员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对党的政策方针有误解,政治立场还有待提高,因此在组织发展中还应重点对他们加强教育培养,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规范政治安排,提高履职能力。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活跃,参政议政意识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也能很好的反应他们这一群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但个别党派在推荐人大政协代表时存在“以经济实力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导致推荐的人大、政协代表多为经济界人士,不能很好地体现该党派的界别特色。还有部分成员动机不纯粹,努力争取政治身份是为了自身谋利益,扩大身份影响,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自身缺乏参政议政的实际能力。为此,建议各民主党派应规范政治安排,坚持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把人选政治关和遵纪守法关,并按规定事先征求所在党组织和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立综合选人用人的评价体系,确保选人用人质量。在确保体现自身界别特色的同时,按照一定比例稳妥做好推荐各阶层的优秀党派成员作为各级人大、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人选工作,并建立健全履职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对那些履职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目的不纯粹的代表委员进行劝退,确保履职上既能体现党派特色,又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