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港澳台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建构研究

发布日期:2021-02-03 15:40 来源: 民盟绵阳市委 作者:张璐 阅读次数: 字体:[  ]

一、国家认同的概念

国家认同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具体可以表现为以国家利益为先,国家强大的时候为其骄傲自豪,国家遭遇危难之际,为其排忧解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自身的属性、历史、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在全球化趋势大大增强的今天,国家认同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国民高度的国家认同感不仅有利于国内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更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严峻挑战,对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如何,关乎着中国未来的政治进程和前途命运。

二、港澳台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现状

中国内地学生从小接受国家正统教育,亲身感受国家日益强大,绝大部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很强。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当今中国,港澳台民众的国家认同感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港澳台青年同大陆青年一样,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构建其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意义不言而喻。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增强青少年国家认同一直是中央治理香港澳门的重要任务,国家和政府为增强港澳学生的国家认同采取了一系列的国民教育措施,在增强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上逐渐产生效果。然而,近年来,以香港为例,“国民教育风波”、非法“占中”、“修例风波”等重大社会事件,将香港年轻一代国家认同薄弱问题推上社会风口浪尖,引起中央与香港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担忧。可以看出,增强港澳台青少年群体国家认同,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至,任重而道远 ,既需要一点一滴凝聚普遍的社会共识和形成持续的社会目标,也需要政府、学校、社团、民众做出灵活的应对策略与行动方案。

三、建构青年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侧重

(一)以构建历史文化认同为重点。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反映一个民族的感情、精神和历史传统,是国家元素中鲜明的印迹,由此,文化认同是促进公民对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保证,通过文化认同来强化国家认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同宗同源,主流是共有的汉民族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因此,文化认同是增强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同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是港澳台青年国家认同感的坚实根基。历史的厚重感体现在文化上,便是历史认知感。作为炎黄子孙的华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这是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其次,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是港澳台青年国家认同意识的强力支撑。中华民族历经坎坷,最终结成命运共同体,要归功于国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统一观念。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国家认同感上将继续发挥作用。最后,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是港澳台青年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支撑。谦逊友善的华夏民族缔造了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当来自不同背景的民众出现矛盾时,能够相互理解、搁置争议、探讨合作、实现共赢。

具体建议可采取这些方式:一是以历史文化教育为先导,增强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知度。以文化教育为先导,增强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知度;二是以文化宣传为媒介,增强港澳台青年的国家好感度。要倡导港澳台媒体对内地多做些正面新闻报道,多关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青年感兴趣的领域。要加强与港澳台媒体的联络与沟通;三是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增强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同度,一方面是将内地的优秀文化成果交流至港澳台地区,另一方面创造机会与条件,让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实地参观考察,进行体验式交流,扩展交流规模,拓宽交流领域,创新交流方式,增强文化认同。

(二)以构建制度认同为导向。相对于历史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感的树立更多地来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在某项对港澳台青年学生国家认同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对“中国政治民主进化需要一个过程,正在推进”持同意和非常同意观点的仅占41%,对“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奇迹,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国正在强大”持同意和非常同意观点的仅占55%,可以看出港澳台青年学生的制度认同感较差。

具体建议可采取这些方式:一是开设适应港澳太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课程。课程应从制度认同的导向出发,开设适应学生学习的思想教育课程。如开设《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中国发展与世界》《当代中国社会》《大学生公民责任》等思想课程, 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提升认同感。二是开设适应学生学习的形势政策教育课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关注港澳台地区与祖国的发展,把正确的时事消息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受负面媒体的影响。三是开设基本法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港澳基本法,树立“一国两制”观念, 内地高校也应有针对性开设《香港基本法》《澳口基本法》课程并且与《大学生法律基础》结合讲授,引导学生树立“一国两制”的观念,进而培养其国家制度认同感。

(三)多方配合系统性构建。一是对港澳台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构建需要形成系统性。构建青少年爱国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塑造至关重要,但需要政府与家庭、社区与社团等主体的整体布局、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港澳台地区社团组织相对多样、功能成熟,通过社团和社区推进爱国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体验、集体记忆与价值观构建非常必要。特区政府在引导学校、社团和立法等方面都需要扮演积极角色,提供爱国教育体系重构的人才支持与资源支撑,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创造适宜环境、保障机制与辅助路径,提供参与国家事务渠道。二是人心统战工作重点转向港澳台年轻一代。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保证“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就要加强对港澳青少年的教育培养;要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港澳青年一代,为他们成长、成才、成功创造良好条件。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再过十年、二十年必然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倘若再不补上过去港澳台青少年国家认同功课的欠帐,可想而知的是,“一国两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阻力可能比我们想像中要大。

 

参考文献

[1]涂敏霞,王建佶,萧婉玲,谢美玲 《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

[2]吉红立《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理论思考》

[3]冯颖红《关于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促进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思考》  

[4]刘争先《两类国家认同的分殊、整合与教育--以香港人的国家认同问题为中心》  

[5] 林伟《<香港基本法>视野之下的国家认同》